当前位置:首页 > 观察 > 正文

首个国产新冠药物停产:尚未收回天价研发成本2023-03-28 08:55:04 | 来源:iDoNews | 查看: | 评论:0


(资料图)

DoNews3月28日消息,国内首款获批的新冠新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从获批到商业化经历了8个月,从商业化到停产也经历了8个月。其研发成本高达13.77亿元,然而销售收入却只有5160万元。

24日,港股上市腾盛博药发布2022年业绩公告及相关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旗下的业务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项目已停止生产,并将资源重新转向核心项目。

公告显示,公司决定结束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项目的原因包括,不断演变的新冠病毒趋势,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将于2023年5月结束新冠病毒的联邦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以及被拖延的医药定制研发生产现场监管核查。

据悉,该新冠药物的研发费用超过2亿美元(约13.77亿元人民币),而腾盛博药2022年的全部收入仅为5160万元左右。

截至27日收盘,腾盛博药股价为5.01港元/股,跌0.40%,相较于此前高点已经跌去约六成。

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是腾盛博药与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研发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2021年12月,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安巴韦单抗注射液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注册申请,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其中,青少年适应症人群为附条件批准。

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的设计思路是以结合细胞的病毒的S蛋白结构为靶标,阻断病毒与人体细胞结合。相较于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中和抗体的优势在于副作用小、药物相互作用少,适用人群更广,但劣势是难以应对病毒S蛋白突变,生产成本高,储存运输条件严格,注射给药患者依从性低等。

获批8个月后,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才在2022年7月正式开始商业化,在国内通过华润、国药等药品流通公司向全国推广。时任腾盛博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首席执行官的罗永庆当时解释,时间主要花在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上。

在商业化2个月后,2022年9月,在腾盛博药工作了两年的罗永庆离职。在进入腾盛博药前,罗永庆曾任职美国知名药企吉利德科学,带领了多款传染病领域药物进入中国市场。

在这8个月中,新冠病毒已经出现了多轮变异,奥密克戎株感染病例取代德尔塔株成为主要流行株,这也降低了一些抗体药物对其的中和作用。此前国外已有多款新冠中和抗体药物因有效性问题被限制使用,2022年,美国食品药监局(FDA)宣布限制药企再生元、礼来的相关紧急使用授权(EUA)。2023年1月26日,FDA又宣布暂停阿斯利康的EUA。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