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天天微速讯:奥巴马当国礼赠送,风靡全球半个世纪,“星球大战”何以成神话?2023-03-19 07:15:10 | 来源:迷影生活 | 查看: | 评论:0

2009年3月,时任英国首相布朗访问美国,作为总统的奥巴马按照礼节向布朗赠送了国礼。这件事情本无可厚非,毕竟是外交惯例。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奥巴马送给布朗的居然是包括《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在内的25盒DVD。


(相关资料图)

这些碟片在英国任何一家商店都能买到,并且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视频制式有差异,全欧洲的DVD机都无法播放奥巴马的礼物。这次乌龙虽然一方面让外界看到了刚走马上任的奥巴马在处理国家事务时有些生疏,但是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表现了作为美国流行文化象征之一的“星球大战”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星战”何以成神话?

如果说1977年的《星球大战:新希望》所获得巨大成功还仅仅只是一部电影的成功,那么在1980的《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和1983年的《星球大战:绝地归来》相继取得惊人成绩之后,这个系列电影俨然成为了一种文化,或者说是一个属于美国的电影神话。

作为一个建国仅有二百多年的国家,美国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更别提拥有展现国家和民族精神的神话故事体系了。

再看大洋彼岸的老大哥英国,自古以来历经无数血与火洗礼,虽然没能孕育出自己独立的神话体系,但是大文豪托尔金却用“魔戒”三部曲在近代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架构起了一个独具史诗韵味的古典神话体系。

美国文化体系中缺失的这一环一直到了1977年的《星球大战》首部电影诞生才有所弥补。可能讲到这里,很多观众心里会有些纳闷———为什么会说一个系列电影能够成为神话?

首先让我们回到《星球大战》电影的开头,“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星系里……”(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随着这段字幕的弹出,独具特色的滚动故事字幕开始为观众代入了整个电影发生的背景。是不是感觉有些熟悉,没错,这个故事开头就是最经典的讲故事开头。

从北欧神话到《魔戒》,从安徒生到格林,从中国传统神话到现代的儿童动画………这些故事无不遵循了这个最经典同时也是最简单的故事开头。

接着再让我们回顾一下“星球大战”的主要故事剧情。

一个原本过着平凡生活,不知身世的年轻人,虽然家庭生活安稳舒适,但是内心深处却一直在幻想着遥远的未知世界。突然,因为意外的变故,他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冒险,并逐渐发现自己可以实现作为预言中救世主的不凡人生。最终,经过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年轻人最终实现了预言,拯救世界,并成长为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师。

看到这里,有没有些熟悉。对,没错,从本质上来说,《星球大战》与流传千古的古希腊神话中,那些讲述英雄诞生和成长的神话故事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圣经》中的大卫,甚至是在《星球大战》之后的经典系列电影主角,比如《哈利·波特》里的哈利·波特、《黑客帝国》里的尼奥、《魔戒》里的佛罗多等等无不采用了与其近乎一模一样的故事模式。

英雄之所以伟大,往往是由于他有一个势均力敌、甚至是实力远超于他的敌人,就像小丑之于蝙蝠侠、卢瑟之于超人、魔君索伦之于佛罗多、波斯帝国之于亚历山大大帝。《星球大战》也不例外,达斯维达之于卢克、皇帝帕尔帕庭之于天行者安纳金、斯努克或者帕尔帕庭之蕾伊………

另外,往往神话故事中英雄所处的一方是居于弱势的,这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故事自古以来往往能够深得人心,能够在激起观众同理心的同时亦能使他们振奋。

乔治•卢卡斯在创作《星球大战》过程中,深得其中精髓。所以他将电影的反派设置为了由皇帝帕尔帕庭精神领导,以黑武士达斯维达或者其他独裁者高度集权专制下的银河帝国。

银河帝国财大气粗,拥有无可比拟的军队和科技武器,再加上黑暗原力的加持几乎是无敌的设置。而电影的正方,由卢克和莱娅带领的抵抗组织,则近乎是游击队的兵力。

但正是这群看似弱不禁风的散兵游勇靠着团结协作、勇敢无畏,最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银河帝国,重建起共和国的新秩序。

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剧情设置其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史诗感与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使得故事在跌宕起伏中富于张力和表现力,在凸显主角光环的同时,亦加深了观众对正方诸多配角的印象和理解。

简而言之,在电影故事剧情不断推进、银河世界不断扩展的过程中,乔治•卢卡斯有意无意地将“星球大战”系列作品成功营造出一种现代神话的质感,使其成为了美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多主题文化特色的故事剧情

作为一个披着科幻电影外衣,但却有着神话内核的电影作品,“星球大战”之所以能够在美国获得极高的评价和声望,不仅仅只是因为电影人物和剧情的独具特色,更因为电影融会贯通的主题设置和文化内核。

前面提到了“星球大战”系列中的神话色彩,其中运用和借鉴了包括古希腊神话、《圣经》等在内的神话体系构建。

同时为了使这部电影具有前所未有、与众不同的内在气质,乔治•卢卡斯在剧情情节、背景设置以及精神内核上,还借鉴了佛教理念、古代东方哲学以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最明显的借鉴莫过于系列电影中绝地武士的独有武器光剑和他们的修行、生存理念“原力”,这两者分别借鉴了日本的武士刀与印度哲学里的普拉纳(当然其中也可以看到中国道教思想的影子)。

除了东方元素的加入,在电影诸多星球种族、文化背景的设置中,我们几乎可以看到现实世界中全球各地文化与历史的影子。

对于美国这样一个仅仅只有数百年历史,全靠移民发展起来的新兴国家,《星球大战》中色彩纷呈、包罗万象的主题风格恰与美国民族理念相契合,这可以说是《星球大战》最为成功的一个地方。

沧海一粟下的无限可能

相比“蜘蛛侠”系列电影在短短二十余年间已经先后推出了三版,如今的《星球大战》依旧能够不需要任何重启,继续拍摄续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乔治•卢卡斯在系列电影创作之初为电影设置的开放式架空世界观。

“星球大战”系列电影至今也不过是讲述了三代人的故事,然而乔治•卢卡斯却为之设定了一个有着无数星球的银河世界、成千上万年的历史背景。简单来说,就是使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变成一个更宏大故事的短短数页,即所谓的冰山一角。

这种创作理念的提出者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海明威,他曾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由此发展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一个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是蕴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通过笔端表现出来的,只有八分之一。如果作家能够处理好这一点,读者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八分之一背的分量。

后来将这种冰山理论发挥到极致的当属《魔戒》三部曲的作者托尔金,他通过一个长达一年的历险故事,通过数个人物的视角为观众们徐徐拉开了中土世界千万年历史的一角。

而乔治•卢卡斯同样对这种创作理念推崇至极,在每一部《星球大战》的开头字幕,我们通过只言片语间的前因后果概括,会发现电影本身所讲述的故事仅仅只是整个故事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并没有在电影中出现,却真实演绎过的故事。

就比如《星球大战》仅仅出现了卢克和尤达、欧比旺几个绝地武士,可透过人物间的对白和世界观背景的架构,你却能够窥见在他们之前有过无数代的绝地先烈,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留白在给观众带来无限遐想的同时,也使得电影本身拥有了不同寻常的悠远意境。

最终,当乔治•卢卡斯将成千上万年的历史背景和色彩纷呈的多元文化最终合二为一,并在其中注入神话史诗的质感,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流行文化品牌“星球大战”由此诞生!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